葡京赌场投注:美俄中第五代战斗机的"出局者"及其他国家方案

 美俄中第五代战斗机的“出局者”

2015年年底,有消息证实歼-20已经开始实现小批量试生产,并开始交付位于沧州的中国空军试验训练飞行中心进行测评并编写飞行大纲。这意味着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上有了第二个具备生产和装备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与此同时,美国的F-35在跌跌撞撞中继续发展,而俄罗斯的T-50虽然试飞进度不尽人意但也传出了将于2016年开始批产的消息。说起F-22、F-35、歼-20、FC-31和T-50想必已经是妇孺皆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美、俄、中三国的第五代战机研制计划中,还有着为数不少的“出局者”。它们并非在设计上不优秀,然而面对它们那些已经飞上蓝天或装备部队的对手,也只能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了……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第五代战斗机开发的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YF-22和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的YF-23在ATF(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上的竞争就名噪一时,其竞标结果是采用YF119发动机的YF-22方案胜出,并逐步演变为目前的F-22“猛禽”战斗机。不过回顾YF-23战机的设计,可以发现该机在方案上相当前卫,其全动尾翼技术直至现在仍然属于相当尖端的技术。此外,YF-23在设计上突出超音速飞行能力,其超音速巡航水平比YF-22要好。根据美国空军的测评结果,YF-22达到计划设计要求的要点数目要多于YF-23,而YF-23在超过计划设计要求的要点数目上要多于YF-22,这就是说YF-23综合来讲比YF-22在性能上更具优势。但也正是因为如此,YF-23的采购成本和技术风险也高于YF-22,这导致了其在与YF-22的竞争中失利。

 

 

YF-23的采购成本和技术风险也高于YF-22,这导致了其在与YF-22的竞争中失利

不知是不是受了YF-23失败的“诅咒”,波音公司在并购麦道公司并参加JSF项目的竞标后,其提交的X-32技术验证机方案同样败给了洛马的X-35方案。提起波音公司,一般人都会想起该公司在军民用运输机和大型轰炸机方面的造诣,而对于该公司研制战斗机的历史知之甚少。而实际上,波音公司在战斗机领域的建树也确实乏善可陈——上一次波音公司的战斗机被美军采用,还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陆军航空队(也就是美国空军的前身)采购的P-26“玩具枪”战斗机。在参与JSF项目竞标前,波音公司也曾经参加过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美国空军轻型战机项目竞标,其提交的方案最终败给通用电气的F-16。这一次,波音重蹈覆辙,其X-32方案再次在竞争中失利,除了落得一些人“整体设计优于X-35”的口碑之外,没有任何来自美军或其他国家空军的订单。而事实上,从波音试图在X-32的设计中企图将空军的常规起降型和海军的舰载型统一到一个型号来看,波音似乎并没有完全明确JSF的设计意图。此外,X-32的气动布局过于激进,“血盆大口”式的机颌下方进气布局也对隐身性能有一定不良影响,这都为X-32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败给YF-16的波音908-909方案

 

 

欢乐的X-32并没有等到一个欢乐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并入波音公司之前,麦道公司也曾经是JSF项目的竞标方之一。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F-22的设计经验为基础设计X-35类似,麦道的JSF方案也具有明显的YF-23特征,其采用的全动尾翼+三角翼的布局与YF-23完全一致,由此也不难看出麦道对于ATF项目竞争失利并不甘心。平心而论,以麦道的设计水平,该方案若建造出原型机其性能将至少不次于X-32和X-35,然而由于麦道过早地并入了波音,且在完成兼并后波音未采纳原麦道提出的JSF方案,故这个设计方案也只能永远地停留在纸面上了。

 

 

麦道的JSF方案也具有明显的YF-23特征

俄罗斯

相比于美国,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项目显得波澜不惊。早年间曾有传闻称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1.42战机方案和苏霍伊设计局的S-37(也就是苏-47)验证机方案是俄罗斯新一代战斗机的原型机,然而最终技术标准仅达到四代半水准的米格-1.42战机停止发展,苏-47更被证实仅仅是前掠翼技术验证机。2004年,由苏霍伊航空军工技术联合体负责的PAK-FA项目终于公开,当时外界推测苏霍伊的新一代战机将是F-22的翻版,有着“猛禽斯基”的绰号,这个推测与目前的T-50显然相去甚远。由此可见,在PAK-FA项目发展之初,俄国内特别是苏霍伊局内对于该项目采用何种设计曾经有过比较强的内部竞争。与更多地保留了苏-27家族特征的T-50而言,类似F-22的方案显然要采用更多的新设计,对于苏联解体后研发力量不足的俄罗斯而言不甚适合,T-50方案胜出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

而与苏霍伊的PAK-FA项目相比,米格公司的米格I-2000则早已偃旗息鼓。事实上,米格I-2000的发展时间比PAK-FA更早,早在苏联解体前米高扬设计局就有过在第五代战斗机方面的规划。在设计上,米格I-2000的吨位、体积和任务目标都与JSF存在很高的相似性,故米格I-2000也被西方媒体称为“俄罗斯的JSF”。本来从技术上而言米格I-2000的技术含量稍低、成本也更加便宜,但由于改组后的米格公司持续缺乏资金,故米格I-2000的发展后来陷入了严重的困难之中。虽然米格公司曾经寻求与伊朗合作,但最终米格I-2000仍然以偃旗息鼓告终。

 

 

米格I-2000也被西方媒体称为“俄罗斯的JSF”

 

 

虽然米格公司曾经寻求与伊朗合作,但最终米格I-2000仍然以偃旗息鼓告终

另一个投身第五代战斗机研制的俄罗斯厂商是雅克夫列夫设计局。该局在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基础上修改了外形,成为了具备隐身能力的雅克-43垂直起降战斗机。从雅克夫列夫设计局在宣传雅克-141时声称该机具有不次于米格-29的作战能力来看,雅克-43至少达到了“四代半”战斗机的设计水平,但能否达到与F-35B抗衡的标准比较难说(有趣的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设计F-35B期间曾经向雅克夫列夫设计局购买雅克-141动力系统构形的设计资料作为参考,也就是说雅克-43和F-35B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或许是雅克夫列夫设计局自己对于仅仅改善了隐身能力的雅克-43并不满意,后来该局又提出了更先进的雅克-201设计方案。然而由于雅克-141发展并不顺利,迄今为止未获得任何订单,故雅克-43和雅克-201的发展也就成为了泡影。

 

 

该局在雅克-141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基础上修改了外形,成为了具备隐身能力的雅克-43垂直起降战斗机

 

 

后来该局又提出了更先进的雅克-201设计方案

中国

中国在第五代战斗机发展的步伐上要晚于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这与中国曾经非常薄弱的航空工业水平有关。但即便是在与航空工业先进国家差距极大的90年代,中国的航空器研究机构也已经开始根据中国空军的实际需求研制启动了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计划,其中成都飞机设计所、沈阳飞机设计所(请注意不是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和沈阳飞机工业公司)都曾经有过非常系统的研究与论证,并都提出了不止一个第五代战斗机设计方案。由于歼-20计划在当时看来过于激进,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据称成都飞机设计所曾经提出过一款较为保守的方案,即在歼-10基础上放大并改为双发设计,同时采用隐身布局和性能符合五代机标准的子系统。有消息称,该机就是传闻中的歼-14战斗机,但这一说法没有得到过任何证实。由于歼-20的发展计划进展十分顺利,故后来事实上“双发歼-10改”已经停止发展。

同样,在FC-31战机曝光之前,沈阳飞机设计所也提出过多个第五代战斗机方案,其中至少一款曾经被外媒证实过。目前外界已知的设计方案包括“92”方案、“93”方案、“新93”方案、“新98”方案等等,这些方案的共同特点是采用两侧进气和有尾布局,但一些采用常规布局,而另一些采用三翼面布局,此外不同方案的吨位和体积也不相同。根据公开媒体透露的风洞模型照片,“新93”方案是一款中型战斗机,设计特点是采用了边条翼,整体布局类似优化隐身设计的F/A-18;而“新98”则是一款三翼面布局的重型战斗机,据传与歼-20共同竞标中国空军第五代重型战机的即为该方案。虽然这些方案都没有实际制造原型机,但其积累的技术使得沈阳飞机设计所和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获得了完备的第五代战斗机研制能力,目前的FC-31战机仍然采用了两侧进气和有平尾的设计,事实上可以看做是综合上述方案设计并进行优化后得出的结果。

 

 

 

 

虽然这些方案都没有实际制造原型机,但其积累的技术使得沈阳飞机设计所和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获得了完备的第五代战斗机研制能力

而除成都、沈阳这两个中国传统战斗机研发生产团队之外,另一个曾对第五代战斗机进行论证的则多少令人感到出乎意料。上世纪60到70年代,南昌飞机制造厂(现洪都飞机公司)曾经在有“强-5之父”之称的著名飞机设计师陆孝彭先生的率领下研制出了歼-12轻型战斗机,该机以“世界上最轻最小的超音速战斗机”而闻名于世。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种早已停止发展、性能上最高只能算作第二代战斗机的战机,却是陆孝彭先生设计第五代战斗机的基准。在JSF计划提出后,上世纪90年代,陆孝彭先生曾撰写了《第四代轻型歼击机研究报告》(注:当时国际上对于战斗机划代标准不统一,国内惯用的美标四代机即为目前的五代机),认为可以以歼-12为基础进行放大,通过更改机载设备系统、采用部分隐身设计而实现一种低成本的轻型第五代战斗机方案。但陆孝彭先生的设计由于仍然采用外挂式武器挂载方案而并不能具有真正的隐身能力,同时机头进气布局也影响了机载雷达和电子设备的布置,故这个方案最高只能算是“四代半”水平的战斗机。2000年陆孝彭先生逝世后,这个方案已经完全停止了发展。

 

 

陆孝彭与歼-12战斗机

美俄中外其他国家的第五代战斗机方案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美、俄、中三国未正式发展的第五代战斗机方案。而事实上,除了这三个已经实现第五代战斗机试飞的国家外,还有一些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第五代战斗机方案设计,其中一些成熟度比较高,而另外一些则有些不切实际。综合来看,有发展第五代战斗机计划的国家数目非常多,但目前取得实际进展的寥寥无几,这也证实了第五代战斗机作为一种高技术主战兵器在研制上的难度之大。

亚洲

日本曾经是亚洲最早研制战斗机的国家之一,其航空工业在二战时期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准。战后,虽然日本被严格限制某些关键性航空技术的发展,但该国仍然具备一定的独立研制战斗机的能力。近年来,日本不但积极引进谋求F-22、购买F-35A的生产权,还自行开发了ATD-X“心神”隐身技术验证机,计划作为其国产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验证基础。需要注意的是,ATD-X并非是作战飞机的原型机,但在该机上体现了很多轻型战斗机的设计特点。由于技术积累薄弱,目前ATD-X的发展进度并不顺利,其试飞日期几经推迟,目前订在2016年2月左右。但从ATD-X遭遇的诸多技术困难来看,该机的试飞或许将会再次遭到推迟,而日本国产隐身战斗机也显得更加遥遥无期。

 

 

目前ATD-X的发展进度并不顺利,其试飞日期几经推迟,目前订在2016年2月左右

韩国一向视日本为区域内的主要竞争对手,虽然自知其航空工业基础还不如日本,但韩国也上马了第五代战斗机项目KF-X。由于本国技术基础无法满足该项目的进展需求,韩国曾一度向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寻求技术援助,并企图以订购F-35A作为引进技术的筹码,但美方仍拒绝提供关键性技术。目前,韩国正打算从欧洲国家寻找合作伙伴,但目前来看同样指望不大。韩国还计划与东南亚地区航空工业基础最雄厚的印度尼西亚合作推进KF-X项目,但印尼方面的技术水平还不如韩国,因此事实上印尼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提供了部分资金。与建造出实机的ATD-X相比,KF-X甚至仍然停留在图纸阶段。

 

 

 

 

与建造出实机的ATD-X相比,KF-X甚至仍然停留在图纸阶段

印度是南亚区域最主要的国家,虽然在传统印象中该国是个武器进口大户,但实际上印度一贯注重自主发展战斗机。目前广为人知的是印度正在与俄罗斯在T-50的基础上改进出一款适合印度空军需求的第五代战斗机FGFA,但在印度国内也有自行发展第五代战斗机的计划,即“先进中型作战飞机(AMCA)”。从外观上看,AMCA类似缩小了的T-50,其体积和吨位大致与F/A-18战斗机接近。但由于内有印度国产涡扇发动机“卡弗里”下马外有俄罗斯积极游说购买T-50改进的FGFA,AMCA项目的发展非常不顺利。事实上,目前AMCA项目虽然未被印度政府停止,但目前而言也绝对没有投入力量认真进行研发。

 

 

AMCA构型的演进

伊朗是中东地区军事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国家,该国独立发展的武器系统虽然性能上不及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然而却能够保证伊朗在多个领域实现武器装备完全自主化。特别是在军用飞机方面,伊朗一直十分热衷。2013年2月2日,伊朗突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公布了此前从未公开过的隐身战斗机方案,新型战机名称为“征服者”F-313。从外形上看,“征服者”F-313的设计堪称大胆,该机融合了鸭式布局、肩部进气道与外段带有下反角的机翼,在各国的第五代战斗机设计中显得非常“有个性”。不过,鉴于伊朗航空工业的实际水平,对于设计特别多战斗机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各国航空技术专家普遍不抱乐观预期。即便如此,比起几种停留在图纸上的五代机方案,“征服者”F-313距离飞上蓝天无疑更进一步。按照伊朗官方公开的视频资料,“征服者”F-313的自由飞模型曾经进行过高空自由滑翔试验,这多少能积累一些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2013年2月2日,伊朗突然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公布了此前从未公开过的隐身战斗机方案

作为西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土耳其也有自行发展第五代战斗机的计划。土耳其航空航天工业公司(TAI)曾在伊斯坦布尔国际航展上展示过代号为“TF-X”的第五代战机发展计划计划,与韩国的KF-X一样,TF-X也包括三种方案,分别为常规布局的双发型、单发型以及鸭翼布局的单发型。目前看来,TF-X项目进展不大,考虑到土耳其航空工业的设计水平该项目可能要严重依赖外国技术,但似乎没有消息可以证实TAI正在与其他国家的航空企业共同推进TF-X项目,也没有为获取关键性技术与别国进行交易的新闻。由此看来,TF-X项目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TF-X也包括三种方案,分别为常规布局的双发型、单发型以及鸭翼布局的单发型

欧洲

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替换当时服役的“狂风”战斗轰炸机,英国国防部与BAE系统公司联合启动了“未来攻击机(FOA)”计划,目的在于研制一种具备纵深攻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在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后,英国国防部于1997年将该计划重新调整为“未来空中攻击系统(FOAS)”计划,以便适应刚刚出台的远征战略,满足英国空军的未来作战需求。FOAS计划所包含的项目非常多,其中既包括有人驾驶战机,也包括无人驾驶攻击机。FOAS的第五代有人驾驶战机项目大致与美国的JSF项目在同时间发展,预定作战目标也比较相似,但很遗憾该机最终停止发展,只留下了一架全尺寸模型。

 

 

该机最终停止发展,只留下了一架全尺寸模型

相比之下,法国达索公司提出的第五代战斗机方案在设计上更加激进。达索的第五代战斗机采用了机头下颌进气+完全无尾的气动布局,这种布局在飞行控制方面要求相当高,不知这是不是最终导致该方案偃旗息鼓的一个原因。从外形上看,达索的第五代战斗机外形类似于美国的X-45A无人机的有人驾驶型,这种构形在对地攻击上是相当优秀的设计,但用于空战方面的作战效果恐怕有待商榷。

 

 

 

 

达索的第五代战斗机采用了机头下颌进气+完全无尾的气动布局

瑞典萨伯公司是世界知名的战斗机研制厂商,该公司研制的J-35“龙”、JA-37“雷”和JAS-39“鹰狮”不但满足了瑞典空军的需求,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在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上,萨伯公司也毫不示弱。2005年起,萨伯公司开始独立研制FS2020型战斗机,从项目代号就可以看出该机意在于2020年之后取代现役的老旧战机,延续JAS-39“鹰狮”开创的市场局面。在方案布局上,FS2020延续了萨伯公司惯用的鸭式布局,机身的设计则比较保守。萨伯公司曾经计划与韩国、芬兰和中国台湾共同进行FS2020的研发,但后三者都没有表现出兴趣。与伊朗的“征服者”F-313相同,FS2020也进行了模型自由飞测试。

 

 

在方案布局上,FS2020延续了萨伯公司惯用的鸭式布局

 

 

FS2020也进行了模型自由飞测试

南美洲

在早期发展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中,有一个国家相当“另类”,这个国家就是位于南美洲的阿根廷。在外界印象中,阿根廷的航空工业并不入流,除了IA.58轻型攻击机和IA.63高级教练机以外似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产品,然而该国确实认真考虑过发展第五代战斗机。上世纪8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制裁使得阿根廷难以通过外购方式获得用于替换“幻影”系列战机的新型战斗机,阿根廷决定独立研制第五代战斗机SAIA 90。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阿根廷军用飞机制造厂(FMA)选择了老牌飞机设计制造厂商德国道尼尔公司进行合作,后者在其与美国诺斯罗普公司(即F/A-18战斗机的设计方)合作的“敏捷战斗机”基础上进行修改,给出了SAIA 90的设计方案。但80年代中期阿根廷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FMA入不敷出,该公司被迫选择其他国外厂商参与该项目,然而FMA的意向合作伙伴意大利的马基公司、美国的麦道和费尔柴尔德公司都不愿参与该项目。最终,这种本来技术成熟度比较高的战斗机项目偃旗息鼓。不过现在看来,SAIA 90在设计上几乎就是F/A-18的技术升级版,更接近“四代半”战机而非五代机。

 

 

 

 

不过现在看来,SAIA 90在设计上几乎就是F/A-18的技术升级版

除阿根廷外,巴西也曾有过发展第五代战斗机的计划。与阿根廷相比,巴西的计划更为保守,该国意图在AMX攻击机的基础上发展一款具有隐身能力的轻型战斗机,但似乎该计划始终没有得到认真贯彻。与阿根廷一样,巴西的第五代战斗机计划半途而废,完成度疑似不如SAIA 90。截至目前,关于巴西的第五代战斗机计划外界知之甚少,也难以找到详细的图文资料。

 

 

巴西的计划更为保守,该国意图在AMX攻击机的基础上发展一款具有隐身能力的轻型战斗机